close

  □記者 張鈺芸
  晚報訊 用“擔架”扛起中華鱘,從塑料通道滑過回歸長江,昨天下午,129尾體長在1.5米以上的大中型中華鱘在長江口增殖放流,同時還有近8萬尾的胭脂魚和松江鱸魚被放歸。通過對中華鱘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放流,修複長太平洋房屋江口生態環境。
  昨天下午,2013年上海市珍稀瀕危物種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附近水域進行。此次放流的中華鱘全為1.5米以上的大中型中華鱘,其中包括野生搶救的大型中華鱘2尾(全長分別為3.3米和2.5米),胭脂魚45220尾及松江鱸魚37500尾。在放歸儀式上,記者瞭解到,目前每年到葛洲壩下產卵的中華鱘只有1000尾,長江江豚的野外種群也只蒸烤箱有1000多頭,保護瀕危水生動物刻不容緩。
  昨天放流的兩條野生中華鱘分別是在2012年5月和2011年4月被搶救的重傷中華鱘。編號為509的中華鱘全長約3.3米,當年被漁民誤捕後上報,當時體外有多處舊傷,其中腮汽車貸款部和尾部傷勢嚴重,保護區管理處開展24小時全程監控。編號為421的野生中華鱘全長約2.5米,在長江口佘山島水域被髮現,當時腹部骨板大量充血,體表大面積刮傷,並有多處陳舊傷口,經過專業救護、每天潛水檢查後康復。
  而為了提高放流物種的野外適應和生存能力,保障放流效果,放流活動的所有物種都經過馴化培育。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對放流中華鱘開展為期半年的放流前適應性馴化。一是野生攝食能力馴化,科學篩選長江口特有的底棲物種對中華鱘進行野外攝食能力馴化,提高其自然環境下的攝食能力; 二是根據放流水域的鹽度開展鹽度適應性馴化有巢氏房屋; 三是在池塘內模擬野生環境的流速和波浪開展相應馴化,提高其野生生存能力。胭脂魚和松江鱸魚也同時開展了為期半個多月的長江口水域環境適應試驗。
  此外,本次所有放流中華鱘全部帶有體外標誌(錨標和特製骨板標)、體內被動整合雷達標誌(PIT),兩尾搶救成活的大型中華鱘另帶有可脫落檔案式標誌(PAT衛星跟蹤裝置)。同時還精心挑選了500個適合胭脂魚的特有標誌,首次對放流的胭脂魚實施標記。放流活動結束後,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還將在放流裝潢水域開展為期1個月的放流後跟蹤檢測工作。  (原標題:129尾大中型中華鱘放歸長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18evqap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